查看原文
其他

高能来袭!中建哪些硬核科技收获这项荣誉?

中国建筑 2020-08-2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的评审作为中建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2年在国家科技部备案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建乃至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近年来公司以中建集团科技奖为依托,充分发挥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企业与行业产学研用高度契合,优秀成果不断产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推荐的10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近日,2019年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公布,共45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5个,究竟哪些项目的硬核科技能获得这份荣誉,快跟蓝宝来看看。



上海深坑酒店工程

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建八局等


上海世茂深坑酒店,位于一座深度达80米的废弃采石矿坑内,被誉为“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工程总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坑上2层,坑下16层,主体结构为两点支撑式钢框架斜撑体系。成果团队通过试验研究、工艺创新、技术集成与创新、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手段,形成了“基于崖壁稳定的垂直运输综合施工技术”、“两点支撑式双曲复杂钢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等多项创新成果,解决了工程施工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Mr.Michael Croft表示“上海深坑酒店工程,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中国向世界输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为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废弃场地的开发利用、为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可推广和复制的借鉴。”



北京中信大厦工程建造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中建三局等


北京中信大厦为一栋集甲级写字楼、多功能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超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3.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528米,地上108层,地下7层,是目前世界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唯一一栋超过500米高的建筑,其在设计、施工上面临多项挑战。研究团队提出的高烈度区超高层巨型组合结构新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形成的变刚度调平无缝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设计施工、基于工业化的超高层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永临结合的超高层跃层电梯和消防排水系统等关键技术,为工程缩短建设周期,保障质量安全起到巨大作用,有显著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厦在建造过程中受到多方瞩目,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多次报道,其最前沿的施工技术,也吸引了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近3万参观者,成为超高层建造的典范项目。



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隧道穿越

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建香港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交通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快速发展,城市隧道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与挑战也不断涌现。本成果借助隧道穿越施工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采用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模式,结合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应用,在暗挖法、箱涵顶推法和盾构法进行大截面、超大截面隧道开挖的关键施工技术上进行前瞻性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隧道穿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隧道穿越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顺利完成香港铜锣湾隧道工程以及后续中标将军澳至蓝田隧道、机场岛上无人驾驶车及行李输送隧道工程等多项隧道工程打下坚实基础。香港路政署署长钟锦华、AECOM驻项目首席工程师潘寅生、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驻项目首席工程师邓玉辉等,先后发来嘉许信,对工程的顺利完成和公司的出色表现表示肯定。成果为中国建筑企业采取国际化技术标准管理复杂环境条件下大型、特大型隧道穿越工程项目培养了大批技术与管理人才,亦为港珠澳大桥顺利开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西部低能耗建筑气候设计

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建西南院等


建筑节能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多年来国内外的建筑节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项节能技术的提升和研发上,而本成果研究团队以室外气候条件的高效利用为导向,在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气候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的综合优化设计研究,系统研究室外气候特征对室内热舒适影响的建筑气候设计方法。研究形成室内外气候动态耦合的建筑热工设计方法。系统建立易于推广的低能耗建筑设计原型与应用模式。项目成果为西部地域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为丰富完善相关设计规范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提升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烈度地震区超高层建筑

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建二局、中建技术中心等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同时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处于地震多发区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超高层施工周期长,一般3~5年,施工中遭遇地震可能性相对较高,而且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成果团队针对地处欧亚地震带的东段侧缘,破坏性地震多、受灾特别频繁的昆明西山万达项目(高度316米)开展研究,首次提出了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研究形成时变结构的分析方法,建立最不利状态和部位的判别方法,形成了施工期动臂式塔机高抗震性能和强稳定性的外爬式支撑体系;建立高烈度地震区超高层施工人员安全疏散模型,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超高层建筑应急避险管理的体系和办法。通过多项成果的直接应用西山万达项目经受住了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等多次地震的考验,确保施工结构的主体安全。本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具有指导意义。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

2020让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为中国建筑实现“一创五强”贡献科技力量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科技部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